4月23日,由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fā)展中心、中聯(lián)部信息傳播局共同主辦的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傳播創(chuàng)新對話會(2024)暨全球政黨媒體事務負責人研修班中外交流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辦。本次對話會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中國新發(fā)展 世界新機遇”為主題,下設“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造世界經濟新機遇”“新技術賦予政黨形象傳播新動能”兩個分議題。來自政黨、媒體、高校等機構的7位中外嘉賓,圍繞“新技術賦予政黨形象傳播新動能”這一議題進行了交流。
沈陽作分享交流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沈陽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文生文、文生圖、文生音樂、文生短視頻等領域的應用。他表示,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政黨形象傳播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革。世界各國、各政黨都已進入跨語種時代,要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的力量,跨越語言的限制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中國在短劇制作與網紅培育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愿與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相關領域的發(fā)展。
阿爾吉斯·穆薩耶夫作分享交流
阿塞拜疆新阿塞拜疆黨《新阿塞拜疆報》總編輯阿爾吉斯·穆薩耶夫(Algish Musayev)指出,當今世界快速演變,新技術和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的繁榮與新的憂慮。在這一背景下,每個政黨及其領導人都要更加敏銳地審視自身形象,重視人民的信任和信心。面對社交媒體帶來的壓力,政黨和媒體要警惕謊言與虛假信息,用信息技術保護政黨的合法性。同時,要加強交流與合作,積極使用社交媒體,鼓勵開設社交賬號,向世界傳播政黨的聲音。
劉新鑫作分享交流
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劉新鑫認為,新技術帶來了新機會和新挑戰(zhàn),要通過技術融合傳播政黨形象:一是守正創(chuàng)新。在技術應用中恪守倫理道德和規(guī)范,以負責任和透明的方式部署技術,確保政黨形象的正直與誠信。二是深入交流。采用技術手段加強政黨與人民、特別是青年群體的互動,創(chuàng)建更為積極的溝通平臺;三是構建品牌。通過運用智能技術,對外精準傳達政黨價值和政策,對內優(yōu)化黨員服務,增強組織凝聚力。
羅莎·瓦連特·阿古多作分享交流
西班牙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委員會委員、意識形態(tài)領域副主席羅莎·瓦連特·阿古多(Rosa Valiente Argudo)強調了視聽制作在政治傳播中的重要性。她認為,要結合不同社交媒體的特點和語言習慣,將主流媒體的原始內容轉化為直接、吸引人且易于理解的短消息。政黨要抓住這個可以和更多受眾建立聯(lián)系并表達觀點的良機,用視聽產品為政黨傳播注入更多情感。同時,要通過紀錄片、電影、電視劇等視聽產品,傳播政黨長期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
孟祥麟作分享交流
人民日報社國際部新媒體主編孟祥麟分享了人民日報通過新技術賦予政黨形象傳播新動能的實踐。他表示,數字技術為中國共產黨形象國際傳播帶來了新機遇和創(chuàng)新動力。在政黨形象傳播過程中,一方面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網絡傳播規(guī)律,善于發(fā)揮新媒體的長處;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新技術手段賦予政黨形象傳播新動能,合理細分受眾,注重分眾傳播。未來,還可以嘗試通過新型媒介形式,探索政黨形象國際傳播新路徑。
阿卜杜勒·薩拉姆·穆薩作分享交流
黎巴嫩未來陣線媒體總協(xié)調員阿卜杜勒·薩拉姆·穆薩(Abdel Salam Moussa)強調了社交媒體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政黨形象傳播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除傳統(tǒng)傳播方式外,各國政黨都會用社交媒體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傳播自己的形象,并實時快速地收集信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人類,要秉持“科技向善”的原則正確運用人工智能,確保其服務于正確的傳播目的,同時要警惕濫用技術制造誤導性信息。
陳方作分享交流
中國外文局解讀中國工作室負責人陳方通過“真實、立體、全面”三個關鍵詞,分享了運用紀實影像報道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理念、深化創(chuàng)新技術應用的實踐經驗。他表示,當前,中國紀實影像產業(yè)進入高質量發(fā)展深化階段,創(chuàng)新技術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形成紀實影像產業(yè)發(fā)展新格局。解讀中國工作室將不斷加強對外開放合作,加快數字技術運用,以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紀實影像新質生產力作出積極努力。
自2022年起,中國外文局會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已成功舉辦三屆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傳播創(chuàng)新對話活動,為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向世界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發(fā)揮了積極作用。